緩解西北地區(qū)木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徑
閱讀量:5719分享量:0
中國的西北地區(qū)包括新疆、內蒙、甘肅、青海、陜西和寧夏6省區(qū),總面積為424.9萬平方公里,約占國土總面積的44.2%;其中沙化面積為6211萬公頃,約占全國沙化面積的82.3%。這里由于長期干旱少水少雨,沙漠和半沙漠面積大,森林植被稀少,木材一直不能自給。如在1998年,6省區(qū)的木材需求量約為1941萬立方米,但木材自給量僅及657萬立方米(主要產自內蒙東部地區(qū)),木材供需缺口高達1284萬立方米。
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(fā)戰(zhàn)略,在“十五”期間,國家將在這里啟動一系列大型工程,如西氣東輸、青藏鐵路等。因此,西北地區(qū)今后對木材的需求將大幅度增長。但是,為了改善這一地區(qū)日益惡化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中央政府已采取斷然措施(如實施“天保工程”)大幅度削減這里的木材產量。如1998年的木材產量較上年減少了88萬立方米,1999年又比上年減少了114萬立方米以、僅及543.5萬立方米。因此,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,木材供需緊張將是制約這里經濟發(fā)展的一個重要因素。
但是,西北地區(qū)的沙生灌木資源較為豐富,特別是自國家實施“三北”防護林工程以來,種植了大量的沙柳、柳檐和檸條等灌木。這些沙生灌木生長周期僅為3-5年,若不及時平茬刺激生長便會自然枯死。據專家統(tǒng)計,目前全地區(qū)共有沙生灌木資源給731萬公頃,如以輪伐期為5年,平均畝產柳條200公斤推算,每年可產柳條439萬噸。試驗表明,柳條是生產人造板的良好原料,以1.6噸柳條生產1 立方米人造板計,如果僅利用資源的5%,每年即可生產人造板13.7萬立方米,相當于41萬立方米原木。
西北地區(qū)雖然木材資源短缺,但農業(yè)剩余物卻相對較為豐富。據專家們會計,全地區(qū)每年大約可產生3500多萬噸秸桿類剩余物,如利用其中5%,則可生產人造板約175萬立方米,相當于525萬立方米原木。
以上二項合計,大約可生產人造板190萬立方米,相當于生產原木約570萬立方米
責任編輯:宋健

綠家居公眾號
更多猛料!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注綠家居官方微信(greeninhome)
發(fā)表評論
發(fā)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