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手抓保護一手促發(fā)展 黑山林場林木越采越多
閱讀量:2063分享量:0
本報訊記者牟景君報道可采資源日趨減少,中幼林比重偏大,這是普遍存在的現象。然而記者在黑龍江省巴彥縣黑山林場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:林場不僅實現了有林面積、森林蓄積量雙增長,而且成過熟林的比重有近60%,走上了越采越多,越采越好的良性發(fā)展軌道。
黑山林場地處黑龍江省小興安嶺西麓余脈的淺山區(qū)。自1962年建場以來,始終堅持“以營林為基礎”的方針,大力造林,普遍護林,科學經營,把保護、培育、開發(fā)利用有機結合起來,全場1.866萬公頃的施業(yè)區(qū)內有7個鄉(xiāng)鎮(zhèn)105個自然屯,形成了林包村,村挨林,農林交錯的局面,給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。
然而,記者在施業(yè)區(qū)內隨便跑了幾個村屯,房前屋后,林緣及道邊的樹木長勢喜人,沒有發(fā)現林木被盜伐和被破壞的現象。場長程永欣告訴記者,林場始終把森林資源管護工程放在首位,由場長直接抓,全場260多名職工有近1/4的職工搞管護。林場下設了13個護林站,每個站四五個人,山場劃片包給護林站的每一位職工,并建立了包山場、包村屯、包防火、包站務建設、包經費“五包”責任制,嚴格兌現獎懲。
在管護好森林資源的同時,林場始終堅持以營林為基礎的方針,造林從來不欠賬,并嚴格執(zhí)行采伐限額。自1987年以來,林場連續(xù)被省林業(yè)廳評為最佳采伐林場,并先后榮獲“全國林業(yè)企業(yè)整頓先進單位”、“全國先進國有林場”和省林業(yè)廳“十佳國有林場”光榮稱號。目前,林場有林地面積已由建場初期的1.16萬公頃增加到1.56萬公頃;森林蓄積量已由建場初期的66萬立方米增加到137萬立方米;森林覆蓋率由建場初期的62.2%增加到83.7%。實現了有林地面積、森林蓄積量、森林覆蓋率、林場經濟實力、職工收入同步增長的良好勢頭。
摘自《綠色時報》
責任編輯:宋健

綠家居公眾號
更多猛料!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注綠家居官方微信(greeninhome)
發(fā)表評論
發(fā)布